星期日, 6月 19, 2005

11/100 供過於求的世界

停止一陣的書摘又可以進行了~

isbn : 986-417-327-8
天下文化出版

這是我購入溫世仁的第二本書籍,這本書相當重要,或許是影響我ㄧ生的書

先從出版時間談起,這本書是溫董事長過世之後,由他之前的手稿整理而成。
雖如此,本書依然保有他的風格 --關心兩岸的中國人

我越讀越叫人震驚,他對大環境局勢掌握,以及問題癥節都抓的很清楚
但以一個商人的角度,或許他應該保留這分心得,藉此獲得利益但他不是
反而提出這些觀點與世人共享,提早警告世人及早準備?
如今他以壯年身故,也印證那句話 天妒英才

本書的重要觀念,也是本書的標題 “供過於求的世界“。
學過經濟學的都知道,當供給超過需求時,價格就會下降
以前是歐美兩、三億人口的市場,由亞洲四小國來供應,供不應求。
現在當大家把中國大陸的十億人口投入生產時,市場並沒有因為投入需求而相對增加。
至少目前是如此。也就是說削價競爭,與爭取上市速度的能力,變成企業存活的必須。
零庫存、produce by demand 、供應練管理等等概念都是因應這個需求而生。
另外,在這種的環境中企業為了降低成本而紛紛到人事成本較低的大陸去設廠。
但終究有一天到這種低成本優勢會消失,在這樣的世界中,需要怎樣因應ㄋ?

溫世仁提到

1. 彈性組織,將組織改造為能生產訂單的最小單位,並且避免組織分工不均有人閒置的情形。
2.了解市場比了解競爭對手重要 當別人都在企圖過量投資去滿足全部市場需求時,貿然跟進只會浪費投資,並且現在投資的資本需求越來越大,負擔更重。
3. 去創造顧客最終的需求才是獲利唯一的方法。
有句話是這麼說 產品的價格是由消費者感受來決定的,一個消費者會因為他實質感覺獲得的東西去付錢,而不是實際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的成本。
4. 快速的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你不做,別人就會做了,但你賺不到錢。
5. 食衣住行育樂健美 前四項已經飽和(?),只有往後四項發展需求會有比較好的成長。
6.供應經濟應該改為消費經濟。
讓大陸賺取的費用改為需求,創造新的市場。

台灣是一個生產導向的國家,能不能有產品的創新、專利的保護與工業設計的強化來滿足與創造新的需求呢?

國外的例子不少,ipaq是最好的例子: 它沒有用到新的技術,只是貼近使用者的需求並且美化產品創造使用者的新感受,就能熱賣。

反觀創巨誇口要跟ipaq競爭,投入1億美元,但銷售並不理想,有分析師說創巨品牌缺乏吸引力。真的是這樣子嗎? 給你一萬元叫你從兩者挑其一選購,你會買哪個呢?

軟體行業來說,政府、教育單位包案市場需求是有的但還以大型整合商為主,小廠商存活機會不高。生產消費者軟體的市場需求也不大,但要創立大多數人買的產品成本不低

有人說,軟體業餓不死但也吃不太飽。
但以我的經驗來說,因為我的需求不高,已經頗優渥了。

不過,回歸主題 刺激需求與行銷能力將成為一個重要的能力。
人才是根本阿

沒有留言: